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各位同学:
在全党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实践育人成效,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现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践主题
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
二、实践内容
(一)红色实践: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宣传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历史意义,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团结引领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各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学习材料,走进革命老区、红色圣地开展调研走访、专题学习,在实践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寄望,对青年成长的教导。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乡村、企业、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引导青年学生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组建理论普及宣讲团,通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宣传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主题实践: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
鼓励青年学子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及家乡特色,积极投身“科技强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疫情防控”、“川藏铁路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通过参观寻访、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途径,在接触社会、服务人民中更好感悟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待,开展但不限于:脱贫攻坚成果调研考察、基层社区治理、党的政策宣讲、教育帮扶、科普宣传、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公益劳动、直播带货、推广普通话、惠民展演、安全教育、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等社会服务活动。
(三)专项行动:青春建功新时代,筑梦扬帆新征程
专项行动即全国及省市、学校相关单位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各项通知将由校团委及时、统一转发至新青年素质网。各同学可按照具体通知要求自行申报,申报专项行动不占“三下乡”校级团队名额。
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行动
(1)活动主题:
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活动目的:
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紧扣“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堂主题鲜明的思政大课、实践大课。
(3)参与对象:
①已报名或有意向报名学校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赛队伍。
②所有申报“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的校级队伍,结合主题实践内容,可同时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
③其他符合当地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
(4)参与方式:
①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比赛通道的网上报名;
②报名队伍除须按申报流程提交报名材料外,还须将《项目申报表》(附件1)、《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发送至地学青协官方邮箱: 3377266691@qq.com进行学院项目汇总。
2、2022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1)活动目的:
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通过组织大学生返乡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2)参与对象:
返家乡的在校大学生
(3)参与方式:
报名个人或团队需关注公众号“创青春”:选择“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进入小程序,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注册、登录。进入首页点击项目列表,浏览、检索“返家乡”岗位信息,点击具体项目查看详细信息。选择中意项目,根据家乡实践岗位进行报名。
3、2022年“逐梦计划”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引导在校大学生主动参与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领域工作,不断深化岗位认知、提升就业能力,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共青团四川省委等多部门联合开展2022年“逐梦计划”——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参与对象:
全省在校全日制大学生
(3)参与方式:
依托“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青春汇”-“平台”-“逐梦计划”板块进行,所有岗位均通过”逐梦计划“平台公布,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确定岗位和对象。此平台全年开放运行,活动于6月-9月集中开展
4、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专项
(1)活动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2022年联合发起“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专项。
(2)参与对象:
5月20日前通过青志联、学院青协提交报名表的实践队
(3)参与方式:
在暑假期间,重点为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和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等群体,围绕思想引领、健康生活、身心成长、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内容,开展不少于10天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如当地出现疫情,需及时调整服务计划,暂停或延缓开展相关服务。鼓励青年志愿者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服务。
活动通知:此专项行动已于2022年5月20日完成全校范围内的项目申报并于近期确认立项名单,故学院范围内不再开展相关工作,已立项项目依照“三下乡”要求完成项目申报,并依据主办方所要求时间节点提交相应材料即可,详细通知可见微信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SS56ZI_--PTokONfmcDn4A
5、西南交通大学校级专项行动
校级专项行动按照校内发布单位的要求进行申报。
(1)“同心育人”校企对接暑期社会实践专项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开展“同心育人”校企对接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共分3个专项,纳入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体计划类别,各学院师生可根据情况选择申报对应的暑期社会实践专项。
具体通知及申报要求详见招生就业处网站:
https://jiuye.swjtu.edu.cn/eweb/jygl/index.so?modcode=jyw_tzgg&subsyscode=jyw&type=view&newsType=tzgg&id=BucuHPNQN2i6f5CsdRpAGF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专项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全体公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学校党委统战部、校团委联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专项。鼓励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宣讲、主题实践、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该专项实践队由校团委统一立项考核。
三、申报说明
(一)实践活动参与对象需为交大在职教职工及在籍在校大学生,以自愿为前提,按照当前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就近就便,当地实践”为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不得跨地区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必须每日进行队伍安全情况汇报,若有突发情况,应及时上报并取消实践活动。(若未按时报备,将直接影响最终考核)
(三)团队分为校级团队(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专项团队、院级团队。
1、校级团队:由校团委负责审批、管理、成果验收。
校级重点团队:团队学生人数3-8人,团队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需随队参加线上或线下活动。
校级一般团队:团队学生人数3-8人,团队指导教师1-2名。
2、院级团队:院级团队数量不限,由学院负责组织、管理、成果验收,各材料交校团委备案。
3、专项团队:各专项团队申报详见校内各单位相关通知,校级专项由发布通知单位统筹管理。
四、经费支持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经费采取学校支持、项目自筹等渠道解决。
1、校级团队、专项团队:由校团委支持经费,校级重点团队支持2000元/支、一般团队支持1000元/支。
2、“同心育人”校企对接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由招生就业处统筹支持。院级团队由学院统筹安排,鼓励自筹经费。
3、院级团队由各团队自筹经费。
五、申报流程
(一)6月8日-6月13日中午12点: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实践地点与制定实践计划。各实践团队填写《项目申报表》(附件1)、《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2)、《队伍保险信息汇总表》(附件3)、《项目协议》(附件4),将电子版提交至各单位负责人处。地学学院“三下乡”项目统一将各电子文件发送至地学青协官方邮箱:3377266691@qq.com。附件中涉及个人签名必须本人签名,可采用电子签名完成签署(微信中“我的电子签名”、“奥鹏电子签名”等小程序可免费使用)。
另请各实践队队长加入地学学院实践团队QQ交流群:698517257
(二)6月14日-6月16日中午12点:各单位、学院内完成申报项目汇总,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
(三)6月17日-6月20日:校团委组织评审申报项目,公布立项结果。
(四)6月下旬-8月下旬:学院内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行前培训,下发会长手册,立项团队及师生按申报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单位按照后续通知及时在第二课堂系统开课,并组织队伍按时选课,进行活动报备。不按要求选课报备的队伍无法参加评奖评优。
六、活动开展
(一)签订社会实践协议
各立项团队必须签订《项目协议》(附件4)。
校级团队、“青年红色逐梦之旅”、国家省市级专项团队队员由校团委组织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校级专项按指导单位要求购买保险,院级团队队员由地学青协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未购买保险的团队不能出行且不能参与评奖评优。
(二)社会实践行前培训
校团委将对立项社会实践队伍进行公示,下发会长手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进行安全培训。
(三)社会实践开展
各立项团队按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社会实践成果提交
1、校级团队:各实践团队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具体提交时间详见后续通知。
应提交材料包括:
(1)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报告或调研报告,总结报告不少于2000字(格式要求:标题小二号黑体、正文小三号仿宋);
(2)宣传材料:1000字实践简报及图片材料(至少5张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照片,要求分辨率在1280×960 以上,JPEG格式,图片不放入文本中),报送时间应为实践结束后一周内,报送邮箱为qzlshijianbu@163.com,文件名统一为:队伍编号+赴XX省XX市(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如有多篇请汇总为一篇稿件报送);
(3)实践日志或每天的活动记录。
(4)相关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链接,参与评优的队伍至少有校级及以上媒体新闻报道1篇。实践期间,各团队可做好实践成果宣传,鼓励积极为校外主流媒体供稿宣传(投稿前须提交校团委审核和报备),鼓励在校团委新青年素质网上发布实践成果新闻稿(投稿后须通过学院团委审核发布);
(5)《活动反馈表》(附件6)、感谢信扫描件等。
(6)如有自行拍摄的视频短片,将视频拷贝提交。
(7)实践经费使用明细。
2、院级团队:地学学院现统一要求如下:
电子材料包括:
(1)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报告或调查报告,总结报告不少于1200字(格式要求:标题小二号黑体、正文小三号仿宋);
(2)图片材料(至少5张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照片,要求分辨率在1280×960 以上,JPEG格式,图片不放入文本中)。
书面材料以实践成果为主,可包括:
(1)相关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原件。
(2)《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反馈表》(附件6)、感谢信扫描件等。
(3)如有自行拍摄的视频短片,将视频拷贝提交。
3、新闻稿提交:
地学学院各实践队实践结束后一周内,须报送1篇新闻宣传稿(1000字以内,含高像素清晰图片3-5张)至地学青协官方邮箱:3377266691@qq.com,文件名统一为:地学学院+队伍名+新闻稿;(如有多篇新闻稿,请汇总为一篇稿件报送)。
七、总结表彰
校团委将根据各团队实践情况,评选优秀实践队伍及个人,召开会议总结、宣传和表彰。获得表彰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可以申报创新实践学分。
1、社会实践团队考核及奖励
校级团队评优由校团委统一组织,详见附件5说明,其中的评优答辩环节由各单位根据实践结果推荐优秀队伍参加。院级团队考核由学院团委组织,详情后续另行通知。
2、社会实践个人考核及奖励
(1)校级优秀社会实践队,每队获2个校级优秀实践个人名额,另可追加支持实践活动经费1500元。
(2)其余圆满完成实践任务的校级队伍,每队获1个校级优秀实践个人名额。
(3)院级优秀社会实践队,每队获2个院级优秀实践个人名额,其余圆满完成实践任务的院级团队,每队获1个院级优秀实践队员名额,学院统一评选后汇总至校团委。
(4)优秀社会实践队指导教师(指导老师随队参与实践且所带团队为校级社会实践队且考核优秀)将给予表彰奖励。
八、工作要求
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各二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引导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未尽事宜,请加入学院团队QQ交流群实时沟通(群号698517257)。
学院联系咨询电话:19180964196。
地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