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 English   | 高速铁路地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综合管理系统   | SWJTU-OSU合作办学项目

【研行】地质研究生深入中国酒乡邛崃,探寻酒文化与地质条件的共生密码

  作者:调研小组     日期:2025-04-01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创新发展,来自地学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5名研究生党员,组成“醉美邛崃 地酝琼浆”西南交通大学“行知中国”研究生主题调研小组,于2025年3月29日前往邛崃市大梁酒庄基地,开展了一次追索邛崃酒文化地质基因的实践调研。团队通过文化感知、地质考察、深度访谈、科技赋能等多元手段,揭示传统酿酒技艺与地质生态的深层关联,揭开了传统酿酒技艺与地质生态的千年共生密码。

一、文化溯源:从酿酒流程到民俗符号的深度解读

实践团队深入邛崃大梁酒庄,先后参观了酒庄内历史悠久的地下酒窖、古朴的水石碾作坊以及蒸汽氤氲的传统烧坊等核心酿酒场所,记录了工人师傅全手工制酒的过程。基地工作人员赵女士全程陪同并详细讲解了邛崃酿酒的完整流程,从高粱筛选到蒸煮发酵,从酒液蒸馏到坛装窖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精神与岁月沉淀。

调研团队随后参观了酒庄内以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为主题的餐厅,在历史的氛围中体悟酒俗的传承。团队还记录下了“头酒敬天地、二酒敬长者”的宴席习俗。赵女士指出,这种习俗体现了邛崃人对天地恩赐的敬畏以及对孝道的传承,通过这种仪式,不仅强化了社群认同感,也成为邛酒文化代际传递的重要载体。

二、地质探秘:岩土与水质如何塑造酒体灵魂

团队采集了酒庄周边岩土样本,测定了水质pH值,分析其对酿酒的影响。调研发现,邛崃地区独特的侏罗系砂岩地质构造在酿酒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砂岩孔隙率高,如同天然的过滤器,能够有效地过滤和净化地下水。经过这种地质层过滤后的地下水,不仅清澈透明,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镁等,这些微量元素在酿酒过程中与酒液相互作用,赋予了邛崃酒“甘冽柔润”的独特品质。制酒师傅简伯伯形象比喻:“岩土是酒的胎盘,水质是酒的灵魂。”

三、深度对话:酿酒人背后的“天人共酿”哲学

团队与制酒师傅简伯伯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入探讨了邛崃酿酒背后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简伯伯操着一口地道的邛崃方言详细解析了气候、土质、水源对酿酒的“三要素”作用机制。他指出,邛崃地区独特的盆地气候为酿酒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由于群山环抱,邛崃形成了冬暖夏热、湿度较高的小气候,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为发酵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四、科技赋能:无人机航拍解锁酒村生态密码

赵女士坦言:“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这些传统酒庄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始终是个短板。”对此,团队结合无人机航拍数据与地质学科优势,提出“地质探秘+酿酒体验”研学方案:游客可通过AR技术“穿越”侏罗纪地质演变,在砂岩水质检测、窖泥微生物观察等环节中,直观理解“红砂岩过滤-窖泥养酒”的生态酿造链,为邛崃酒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守护非遗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读懂孕育它的山河。从地下酒窖的岩土样本到无人机镜头下的地质肌理,从节气酿酒的农耕智慧到科技赋能的传播实验,邛崃酒文化的保护已超越传统“静态保存”,正在走向“生态基因解码”与“活态文化复兴”的双向奔赴。我们不是在研究酒,而是在读懂人与自然的文明契约。



图文:“醉美邛崃 地酝琼浆”西南交通大学“行知中国”研究生主题调研小组

审核:杨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