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 English   | 高速铁路地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综合管理系统   | SWJTU-OSU合作办学项目

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的通知

  作者:地学学院     日期:2025-03-25   点击数: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于2023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成为大学生测绘科技创新的最高级别赛事。为了更好地发挥测绘学科特色与优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实践动手能力,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拟于2025年7月份举办“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1.检验学生的测绘地理信息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及科技写作能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2.搭建全国相关高校实践教学经验与成果交流平台,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社会输送创新型、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人才。

二、竞赛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三、竞赛内容及要求

(一)测绘技能竞赛

1.参赛对象

1)专业组:凡开设测绘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均可组队报名参赛。

2)非专业组:凡开设有“测量学”、“工程测量”等测量类课程的非测绘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可组队报名参赛。

3)每个学校(学院)各项比赛参赛限额见附件1,每组由1名指导教师和1名选手组成,选手只能参加1个子赛项。专业组每位指导教师限指导2组。

2.竞赛内容

各赛项比赛规程及说明见原通知附件。

3.竞赛形式

1)测绘技能竞赛的4个赛项分校赛(预赛)和国赛(决赛)。校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比赛电脑配置见比赛规程,各赛项时间均为4小时,由南方测绘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比赛指导。校赛结束后,按照附件1中的限额规定,推荐选手参加国赛。

※虚拟仿真数字测图与测绘程序设计比赛的参赛选手分别通过测量协会举办的第二十一届测绘技能大赛中“测绘技能比赛”的专业组与“测绘程序设计”单项进行选拔;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与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通过虚拟仿真选拔赛进行选拔

参加2025年省级测绘技能类竞赛,并获得省赛最高等级奖励的选手(2025年6月20日前未举办省赛的省份,可推荐2024年下半年省赛获奖选手),获奖文件经组委会认定,可直接入围国赛(限获奖相同赛项),不占所属高校的参赛名额。

2)决赛采用选手线上,评委线下的模式进行。

4.成绩评定

1)数字测图仿真、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和机载激光雷达虚拟仿真比赛的预赛成绩由竞赛计算机评分系统自动评判;决赛成绩由竞赛计算机评分系统自动评分(80%)和专家评判(20%)相结合方式评定。

2)测绘程序设计比赛决赛成绩由竞赛计算机评分系统自动评分(80%)和专家评判(20%)相结合方式评定。

3)竞赛结束后,开放端口供选手查询本人成绩,开放时长为一天(另行通知)。

(二)开发设计竞赛

1.参赛对象

1)以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的本科生为主,鼓励其他学科本科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融合。

2)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4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指导教师1名。每校每类别限额见附件1。每个参赛高校以学校(学院)名义统一组队参赛。

2.竞赛内容

所提交的成果必须是参赛组原创性成果,需体现作品的关键技术、特色和亮点。

1)创新开发比赛

参赛组提供围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新开发的参赛作品,对参赛作品进行全方位汇报演示;正式比赛时需准备自主开发软件源代码备查并回答评委提问。

参赛组提交以下电子版参赛成果资料:

①软件(系统)或软硬件结合作品开发技术报告电子版(A4),报告内容包括开发目的、开发流程、技术手段、创新特色、功能、典型界面等;

②汇报PPT。

2)创新设计比赛

参赛组提供围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新设计的参赛作品,对参赛作品进行全方位汇报演示;正式比赛时可准备设计稿或设计模型备查,并回答评委提问。

参赛组提交以下电子版参赛成果资料:

①创新设计报告电子版(A4),报告内容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制作)流程、技术路线、创新特色、可行性论证等;

②汇报PPT。

3)创业计划比赛

参赛组提供围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创业计划书,对创业方案进行介绍与宣讲,并回答评委提问。

参赛组提交以下电子版参赛成果资料:

①创业计划书电子版(A4),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营销方案、生产运作管理、财务预测等;

②汇报PPT。

3.成绩评定

评分与评奖每组由评委在选手汇报、演示和回答问题后根据评分标准独立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得该组成绩,并根据成绩排名确定比赛名次和获奖等级。特等奖参赛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科技论文竞赛

1.参赛对象

参赛名额见附件1,不得跨校组合。参赛论文的作者在比赛时点必须是在校本科生。每篇论文作者不超过3人且均为学生,同一学生参与署名的论文和同一教师指导的论文均限定为1篇。

2.竞赛要求

1)参赛论文未曾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且为测绘类科技论文。按照期刊写作格式投稿,每篇论文不超过5000字,一律用word文档,A4纸编排,不分栏,正文前应包含内容摘要、关键词。不要求英文摘要。论文中需隐去作者姓名和所在学校等信息,不能包含任何涉密内容。

2)请各单位务必在中国知网查重系统自查论文重复率(查重系统需包含大学生毕业论文数据库)。凡是重复率超过20%的论文不要投稿。竞赛组委会评审论文前将对全部论文进行查重,重复率超过20%的论文取消参赛资格。如果某学校(学院)的参赛论文中出现重复率超过40%的情况,则取消该学校(学院)的所有论文参赛资格。

3)每篇论文提交不超过5分钟的内容介绍视频(视频格式为mp4,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B,不得通过倍速剪辑等方式强行压缩时长),必须由第一作者通过PPT讲解,要求讲解人全程出现在镜头中。视频中不能出现作者姓名和所在学校等信息,不能包含任何涉密内容。

4)参赛论文作者与学院必须对论文的原创性等进行承诺(承诺书见附件9),参赛论文由学校(学院)统一审核,并进行校内评审(审稿意见表见附件10),对通过评审并拟推荐参赛的论文的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和摘要等信息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并出具参赛论文公示结果(模板见附件9)。

3.论文提交

参赛组长于6月27日前登录大赛报名系统,将论文、视频和签字盖章的科技论文竞赛承诺书(含参赛论文公示结果)、审稿意见表一起投稿至大赛报名系统。提交文件不全或不规范的论文不能参加国赛。

4.成绩评定

论文竞赛以网络评审为主,网评专家7人一组对每篇论文进行评审,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提出获奖等级建议。会议评审组将抽取部分拟获一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论文以及网评有异议的论文进行线上答辩(答辩时间另行通知),确定拟获奖等级。

四、报名方式

请有意愿参加大赛的同学,加入通知群,进一步了解赛事信息和报名须知。QQ群号:1027554181

相关附件见原通知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VFUakluyHrAMK8Pb8MS2Q